新的一年有什麼新的願望和目標呢?身為盲朋友的好朋友,我們最大的願望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陪伴的盲朋友以及基金會夥伴,都平安健康之外,我們盡全力讓視障長輩身心受到照顧,視多障孩子擁有盼望。

這一期電子報想與您分享因為參與而接觸、認識視障爺爺奶奶的故事,包括參與視障長者心靈成長團體的社工和帶領團體的老師;以及參與電話關懷視障長者的志工。我們一起看看原本懷抱給予者的角色,不只內心感受到溫暖,還有什麼看見與獲得呢!

找到內心的力量

撰文:郭己萱 (視障獨老社工)
 
在生命成長團體中,成員可能是因一些相同特質而聚在一起,像是本次團體所邀請的視障長輩,都為50歲以上之視障者,依據Erickson的發展階段來看,中老年時期會步入統整的階段,檢視自己過去的生命歷程,因而希望他們能在團體中揭出這些滿意亦或悔恨的過去。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生命中會有不同的經驗與故事,因為這些經歷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分享獨特的經驗給予團體成員,引起共鳴與回饋。
 
最初在邀請視障長輩參加生命成長團體時,大多數人是害怕、無意願的,因為擔心自己不會講故事或是害怕分享自己的故事,確實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談論到自己,需要鼓勵他們可以參加看看,說不定能夠擁有意外收穫。本次團體裡參加的成員有從未參與過的新同學,也有前幾年團體都有參與過的舊成員,有舊成員黃阿姨分享到會再來這團體是想要多認識人及認識自己,團體領導者張老師也分享以前黃阿姨第一次來上課很害羞、不太敢發言,但現在再見到她覺得變化很大,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也會鼓勵其他成員,成長了很多。
 
團體剛開始時,成員尚不穩定,雖然有些成員早已在其他課堂認識,但或許是第一次彼此較深度的對談,一開始難免有些拘謹,張老師讓成員們先分成小團體,分享彼此在疫情期間的狀況,讓成員先熟悉一點,更好進入後續較為深入的話題。人常常會自我否定,能看到很多別人的優點稱讚對方,卻不了解自己有哪些優點,或是說不知道原來這些自己習以為常的認知都算是優點,像是在本次團體中,很多視障長輩開口就說「我沒有優點。」,但經過老師的引導下,才發現平常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是自己的優勢特質,像是努力、認真、樂於學習、樂觀、獨立、不占人便宜,傾聽,正因為有這些特質支持著自己,才能夠度過人生中的挫折與困境。
 
團體越到後面,成員們對於分享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會對其他成員的分享給予回饋,像是有成員認為自己並沒有優點,其他成員就會鼓勵他表示這些賴以為生的技能都是很棒的優勢。後來討論到共同擔心的問題,皆表示擔心健康問題,擔心未來身體老化無法照顧自己,從而注意到的安養議題,雖然現階段還無法解決,但未來需要發聲時,可以一起倡導、增加力量,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平衡自己的生活,或許還能增加幫助他人的能量,是為生命成長團體中一個重要目標。
了解視障獨居老困境

讓生命甘苦化為安老力量

撰文:張玉仕(團體帶領老師)

生命不都靜好,也不會終其一生都嚴苛,在視障長者心靈成長團體中,我們是彼此的過客,也是被彼此拾獲的寶礦,只要有人擷取,就會發光。

已是第三年帶領視障者團體,成員不都相同,有幸有兩位成員三年都參加,就較能觀察到其改變。

這次的團體成員,不論是自我照顧功能、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均好,還有熱心公益某協會的理事長,或平日參與基金會其他活動,或其他團體的活動,整體言之均能自由地表達意見、相互支持,對團體效能而言,凝聚力強、團體進行流暢,達到滿足個人和團體目標。

所觀察到的成員改變:

一、自我照顧行為提升 : 在團體開始時,會有15分鐘簡單的膝蓋肌力訓練動作,一來藉簡單的運動增強平日自我照顧意識,二來做為團體暖身,讓成員們在筋骨活動後,心裡也活絡起來,有助接下來的團體活動和分享。發現成員回去會練習,有兩位成員抬膝動作(練習股四頭肌)週週有進步,他們能主動和持續練習簡單的動作,實為不易。另有成員本就有運動習慣,實踐強身保健,是為團體的好榜樣。

二、團體的帶動和滋養者,有舊生或之前已認識,在團體中易建立關係,能快速深入分享,並談及自己兩三年的改變,有助其他人的開放投入,在談生命逆境和死亡話題時,自然和溫馨。

三、終身學習示範,有成員在不同團體參加志工訓練,透過知識或技能終身學習,除與外界保持聯繫,並希望日後能助人,是種無私精神的傳遞。另有一位在第五次團體期間,當選「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理事長,志在服務視障朋友,熱血可見,這些公益作為都具感染力。

四、志工從旁大力相助,有時因成員聽覺較弱,領導者需花時間在旁協助,難免耽誤團體進行,此次有一名志工從旁協助,有時覆述有時鼓勵成員,得以讓團體順暢完成,功不可沒。

五、未來安老議題啟動,能夠參加團體者,其活動能力和經濟屬佳,對未來共同關心的是安老養老,面對健康愈下,或租屋不易,期待社政單位能關注身心障礙族群的需求,了解視障者肢體功能尚佳,只需居住動線規劃完備,他們即能自理並有尊嚴的生活。

這次團體,因著成員積極投入、對學習保持開放及參與社會的行動,帶給了團體生命,只需提升其影響力,應可激發他人對心靈成長的興趣,在回過頭看待自己有失有得的人生時 ,感到踏實和力量。

了解視障獨居老困境

謝謝您!阿嬤

撰文:吳蕙如(視障長者電話關懷志工)
 
在第一次撥出電話之前,我已經在家工作3、4個月,獨自在外租屋的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感,所以當我看著手上資料裡視障阿嬤和阿公的名字時、獨居/是與一樣是視障的伴侶同住,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我第一位電話關懷的阿嬤,電話接起來的聲音很親切,我照著志工培訓的練習,說了我是哪個單位的志工,打電話來關心阿嬤的,阿嬤很客氣連著說:「很好、很好、謝謝、謝謝!」問什麼都回答:「謝謝!我很好」,我感覺到阿嬤很開心有人打給她。
 
第二位阿嬤,當我問她身體怎麼樣的時候,她說自己腳受傷很難受。「那有人照顧妳嗎?」問完這句就後悔了,擔心如果阿嬤沒有人照顧怎麼辦。阿嬤說有啊!里長會固定送餐來,而且週五會一次將週末的份一起給她。
 
阿嬤提起之前前如何在電梯摔倒,還好有鄰居幫她,因為行動不便,好在有人能幫忙去醫院幫她拿藥。我心中有點難過,原本我心中的話術是:「最近天氣不錯,要去外面走走喔」就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於是我改問她,阿嬤有沒有窗戶可以曬到太陽呢?她很開心的回應我:好喔!我走到窗戶那裡曬曬太陽!
 
阿嬤話題一開,說起了從前,她已經住在這附近很久,是中山站還是雙連站中間,哪一條很熱鬧、哪一條有什麼店,她話起家常,「最近疫情我就不敢去到處走,而且行動不方便啦」 她說住的地方門口有便利商店,然後熱情的邀請我要常常來坐。
 
連續打了幾個電話,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位行動不便的阿嬤,從她聊起怎麼跌倒、聊起附近街道的變化,在我腦中出現了動態影像,這些對話無涉個人,但是卻刻劃出阿嬤熱情開朗的性格,阿嬤很喜歡講電話聊天、很開心我打電話,她問了我的姓說:「吳小姐,可以來找我聊天喔」
 
這次的視障長輩電話關懷志工活動,我是企業志工的負責人,其實舉辦這活動是我今年需要達成的工作目標之一。五月中疫情擴散,就像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志工活動改成電話關懷,讓同仁可以在家參與社會服務,但是這個「份內工作」,對於也是獨自租屋在外的我,是一種奇妙的連結,當時在家撥打這些電話的我,對人生無所適從,處在茫然的人生十字路口。
 
不知為什麼,放下電話之後,我有一種被安慰的感受,或許是阿嬤邀請我去看她的那句話,也或許是阿嬤說的「謝謝妳!吳小姐」如此的真誠,這通電話我能為她做什麼嗎?什麼也沒有,但為什麼阿嬤這麼高興呢!
 
我跟阿嬤說:我之後要回高雄,無法承諾真的去看她,但是祝福她身體快點恢復。我留在心中沒有說出口的是,謝謝她給我這個機會,短短十多分鐘,我知道在台北的某個角落,獨居的視障長輩們,他們看不見,行動不方便,或許我永遠也無法體會他們的生活與處境,短短幾句話的互動,給了我片刻的溫暖,是我要謝謝您妳,阿嬤!
成為志工

募款專案

高齡的視障獨居老人,沒有依靠,照顧自己越來越吃力。吃錯藥、失足跌倒,面對生活的磨難,只有聽天由命。
我要捐款
面對家中有視多障孩子的無助以及多重的挑戰,家長好擔心孩子的學習、無法適應社會,更擔心孩子的未來。
我要捐款
失去視力身處黑暗,缺乏安全感,令視障朋友行動受限。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皆須仰賴他人幫忙完成,也令視障朋友失去了自信。
我要捐款
基金會臉書
加 Line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