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信,讓視障長者能夠「好好照顧自己」,是支持視障長者生活有尊嚴與活力的重要基礎。我們就從生理與心理層面談起。

您今天喝夠水了嗎?許多視障長者常因擔心外出如廁不便,或在家中移動的風險,反而刻意減少喝水,無形中埋下了健康危機。營養師告訴我們補充水分為何如此重要,並為視障朋友整理了安全又方便的「補水小撇步」。

而當我們需要依賴他人照顧或協助時,該如何找回生活的自主權?透過居家復能服務,不只訓練身體,從一個細微的動作練習中,讓被照顧者找回能力,也讓照顧者得到喘息與支持。

補充水分讓身體更健康

撰文:營佳營養諮詢中心 鐘子雯營養師
 
我每天的水量足夠嗎?

你今天喝水了嗎?喝了幾杯水呢? 水對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就像植物需要水才能長大,我們的身體也需要水來保持健康。我們有時候外出忘記帶水,或是工作中忘記補充水分,可能就會造成身體的水量不夠,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那可要注意囉!

為什麼水這麼重要?

我們的身體有超過一半是水做的!水可以幫助我們把吃進去的食物變成能量,把身體不需要的廢物(像是尿液)帶走,保持皮膚光滑、身體不過熱,也能讓我們的大腦清楚思考、不頭痛。吃飯中也需要有足夠的水分,才能產生足夠的口水,讓我們更好嚼好吞。如果沒有水,身體就像一台沒加油的車子,會沒力氣、動不了。如果長期水喝得不夠,血糖血壓跟尿酸都容易升高,身體的毒素無法排除乾淨,腎臟容易損壞,身體的疾病就會一個一個來報到囉!

缺水會怎麼樣?

如果我們忘了喝水,或是喝太少,身體會給我們一些小警告,例如嘴巴跟舌頭很乾容易有口臭,小便很黃甚至有臭味,容易頭痛沒有精神。肌肉會抽筋,特別是在運動後,另外,心情也會變得煩躁、專注力下降。而這些警訊都是身體在說:「我渴了!」所以我們要常常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如果小便次數變少,或是尿量變少,就需要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缺水太乾囉!

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

我們的水量可以簡單用體重乘以30來計算,如果是50公斤,一天就需要喝1500cc,大約馬克杯 6杯水。但是如果流很多汗、天氣很熱,或是有運動,就需要喝更多水。我們可以把水裝在一個固定的水壺裡,提醒自己要多喝幾口!倘若有水腫的情況,或是腎臟功能不好需要限制水量,就可以跟營養師討論,營養師會幫我們仔細計算,讓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水量。

健康的飲水選擇有哪些?

最健康的飲料就是白開水!有些人喜歡喝果汁、汽水或手搖飲,但這些飲料裡有很多糖,喝太多會讓牙齒蛀牙、變胖,甚至讓我們越喝越渴。如果不喜歡白開水,也可以加一片檸檬或柳橙,變成「水果水」,或是泡個無糖茶,都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喔!

盲朋友補充水量的小撇步

盲朋友們也是常見的缺水族!我們可能因為外出工作一整天,忘記在工作中補充水分,或是因為覺得上廁所很麻煩,而刻意減少喝的水量,甚至倒水的方法沒有規劃好,怕水倒出來或燙到而減少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讓身體維持健康,營養師提供一些小撇步,大家可以試試看。

  • 先算算自己一天需要喝多少水,簡單用體重乘以30就是一天的飲水量。接下來請家人或陪伴者協助量測常用的水瓶或水杯有多少容量,就可以知道一天需要喝幾瓶或幾杯。最後訂好時間做好計畫,例如上午幾杯,下午幾杯,完成補水任務就沒問題囉。
  • 需要外出工作的盲朋友,建議使用固定的水瓶裝水帶出門。工作中及吃飯前後定時提醒自己補充水分,若水喝完了請旁人幫忙盛裝或購買礦泉水補充,定時補水很重要,不可以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喔。
  • 沒有外出的盲朋友,可以請家人或陪伴者幫忙裝好水瓶,放在好拿取的固定處,方便我們自己補充水分。
  • 家裡煮水及裝水區域要方便安全,才不會因為水灑到地上造成滑倒的危險。可以與基金會社工討論,協助評估,連結專業老師或資源幫忙,讓我們可以安全補充水分。
  • 水杯及水瓶的清潔很重要,清洗乾淨才不會把黴菌喝下肚,清潔部分也別忘了要請家人或陪伴者協助。
  • 運動後或流汗多時,記得喝水補充水分,避免疲勞和抽筋!

喝水,是好好照顧自己的第一步,水喝得足夠,才能幫助自己控制血壓保護腎臟。從今天開始,好好規劃每天喝的水量,擺放水的位置,喝水的時間,外出記得帶著水瓶,休息時間也能一起拿著水瓶乾杯!。我們一起好好幫自己補充水分,讓身體可以充分排毒、精神百倍、開心健康唷!
本會盲朋友服務

找回「我可以」,重拾生活參與權

撰文:林牧琪(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研發)

林奶奶和陳爺爺是攜手29年的夫妻。他們都是視障者,過去也曾是視障按摩師。如今,一位身體漸漸衰弱退化,另一位年近八十仍堅持親力親為照顧太太。

這天,社工與職能治療師一起來到他們家,展開第一次的居家復能訪視。
 
安靜的奶奶她,其實很很敏銳

林奶奶因視神經萎縮導致雙眼失明,加上聽力障礙,過去又因子宮內膜異位與巧克力囊腫而開刀,使她的日常生活都難以自理。由於夜裡常有身體疼痛的困擾,除了定期就醫之外,社工安排引介居家復能服務一起幫助奶奶。

林奶奶的話不多、聽力也不好,需要靠近又大聲說話才能聽得清楚。職能治療師說:「林奶奶,我們現在要做一些復健動作。」語速慢慢的、音調溫和又明亮,像是用聲音一步一步牽著她前進。做著做著,林奶奶突然說:「這個有點痠。」職能治療師回應:「妳以前幫客人按摩時,客人也會說痠對吧?妳也會請他們忍耐一下,那妳現在對自己,也要像對客人一樣喔。」林奶奶想了一下,雖然沒有說話,但嘴角微微上揚微笑,神情也明顯專注了起來。

雖然林奶奶的身體不那麼柔軟,但她對職能治療師的指令反應很快,也能準確地跟上動作。職能治療師細心觀察她的節奏,不急、不催,也不要求一次就做到標準,而是以她覺得舒服的方式陪她慢慢完成。其實,只要有人願意放慢腳步等一下、給她一點時間,她一樣能做得很好。
 
照顧者也要懂得照顧自己

照顧林奶奶多年的陳爺爺為視障全盲,年輕時曾動過腸胃手術,因此年近八十的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謹慎,不管是在飲食、重量,還是排便頻率都有一套標準。這些年來,他全靠自己摸索,為的就是盡可能維持健康,繼續照顧林奶奶,但這樣的自律同時也帶來不少焦慮。

陳爺爺的筋骨相當柔軟,不過職能治療師在評估陳爺爺的肌力時,發現他臀部力量偏弱,可能會是影響排便的原因之一。當陳爺爺還在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如何維持健康時,職能治療師一邊聽、一邊點頭,接著說:「陳爺爺,你可以試著練一下臀部的力量,像這樣坐下再站起來,這樣會很有幫助。」針對飲食,職能治療師也回應:「吃的部分也不用太複雜,可以直接用手掌來計算一天蛋白質的量。」

整個過程,職能治療師不時以專業角度告訴陳爺爺的身體已經保持得很好,只是還有些地方可以再加強,讓陳爺爺能多一點安心、少一點焦慮。那一刻,陳爺爺不再只是照顧者,而是一個也需要被照顧的人。
 
居家復能不只是復建,更是重新參與生活
在這個視障老老家庭裡,我們可以看見兩種努力:一種是林奶奶在每一項動作都在嘗試與自己的身體和生活重新建立連結;另一種是陳爺爺把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在「要活下去」的信念。

而在這樣的努力之間,我們也看見,居家復能的介入職能治療師的陪伴不只是提供復健和訓練,更是讓這群視障長輩,都有機會好好照顧自己,並重新參與生活。
了解視障獨居老人關懷服務

募款專案

高齡的視障獨居老人,沒有依靠,照顧自己越來越吃力。吃錯藥、失足跌倒,面對生活的磨難,只有聽天由命。
我要捐款
面對家中有視多障孩子的無助以及多重的挑戰,家長好擔心孩子的學習、無法適應社會,更擔心孩子的未來。
我要捐款
失去視力身處黑暗,缺乏安全感,令視障朋友行動受限。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皆須仰賴他人幫忙完成,也令視障朋友失去了自信。
我要捐款
Facebook
加 Line 好友